010-57703849

首页 > 新闻动态 > 分会领导专家谈新质生产力与创新教育

分会领导专家谈新质生产力与创新教育

发布时间:2024-03-25 来源: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

全国两会虽已闭幕,但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关于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重要表述,仍让我们深感振奋,尤其是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学前创新教育工作和“全国学前创新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Dingtalk_20240326113956.jpg

怀部长的重要发言


分会部分领导和专家纷纷表示,学前创新教育正是主动服务于国家教育强国战略需求,顺应人工智能时代之需,是培养创新人才后备力量的奠基工程。分会秘书处现将收到的文章观点整合如下,希望为人工智能时代学前创新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发。(按姓氏笔画排序)

程淮.jpg


发展学前创新教育  为新质生产力奠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最大的热点和亮点。怀进鹏部长代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在两会发出的声音,对当下我国学前创新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首先,他论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创新、人才和教育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靠创新,创新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特别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宗旨的创新教育。其次,阐述了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路径和举措:一是要在不同学段中实现全过程的人才培养;二是要掌握人工智能这把金钥匙,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具备数字素养的创造性教师;三是更好地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通过多方协作来加大创新人才培养。

因此,我国的学前创新教育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作为国民教育序列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后备力量的奠基工程,是学前教育主动服务于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需求,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为和使命担当。发展学前创新教育需要一大批有情怀、有见识,既掌握创新人才教育技能、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双技能”创新型复合型幼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正如计算机刚刚问世时,对掌握计算机人才的强大市场需求一样)。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拥有数字素养的“双技能”产教融合型的幼教人才,将是学前教育行业最抢手的人才。我们期待,学前创新教育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王耀.jpg


关于学前创新教育与人工智能助力人才培养的感想与建议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学前创新教育和人工智能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成为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对于这两者,我深感它们之间的紧密关联,以及在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学前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孩子们接触创新思维的起点,也是他们探索世界、培养好奇心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通过引入创新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欲望和动力,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对学前创新教育的投入,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触到创新思维的启蒙,为国家的创新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资源。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智能教学系统、个性化学习路径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能够精准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我建议教育部门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展望未来,我相信随着学前创新教育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我们的教育事业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在这种模式下,孩子们将能够在更加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自由探索、勇于创新,为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我们的教育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Dingtalk_20240326114305.jpg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科技发展的前沿,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也对学前教育工作者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互动中体验创新的乐趣。

人工智能也为我们提供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性特征,更加精准地识别和培养具有创新潜力的儿童,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更加精准的学习建议和个性化的方案。

当然,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儿童的人工智能素养,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之,人工智能与科技的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Dingtalk_20240326170517.jpg


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思考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传递出的关于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最强音,特别是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民生记者主题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就“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通过教育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拔尖创新人才要在不同学段中实现全过程的人才培养”等内容进行了阐释。让广大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们都思考:我们将如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创新儿童?如何能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所在;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从“新”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创新,“质”是一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依赖各级各类学校,这就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无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要注重激发人才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2-6岁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最佳期,也是大脑创造力发展的“机会之窗”。在儿童的学习方法上,应强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创造力是儿童走向未来的通行证,教育者的使命应该创造条件让儿童拥有通往明天的通行证。不断践行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创新教育。

实践证明,中国要强盛,中华民族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我们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从娃娃开始培养的计划,迎接创新时代的到来!

Dingtalk_20240326170528.jpg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今年两会上就创新教育和人工智能等方面提出了诸多观点,我将其精髓概括为“两全一批”。首先,“全”过程育人,指出我们要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贯穿于各个学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前教育也被纳入这一培养序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链条式人才培养。其次,“全”面应用人工智能,即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以科技力量推动教育革新。最后,“一批”则指的是要大力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教师队伍,让教师更加创新性地教。

在时代的召唤、政府的引导以及社会的迫切需求下,我们对学前创新教育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同时,我们也必须思考,在肉眼可见的人工智能时代,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真正面向未来?在千行百业面临的巨大变革之中,我们的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又该如何随之重构?

学前创新教育分会在推动儿童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型园长教师方面一直走在时代前沿。在教育部政策的指引下,我们去年又成立了“全国学前创新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更多既懂得创新教育,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双技能”复合型教师,以回应这个时代的挑战。

这是一个蕴含巨大变革和创新的时代,让我们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共同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Dingtalk_20240326170544.jpg

学习两会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感悟


2024年的两会,注定是又一次观念革新的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产出上面创新是主导指标,创新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意味着我们就要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成为其主要特征,这是符合我们国家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日前的民生记者主题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通过教育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教育不是选修课,是必修课。” “我们将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具备数字素养的教师,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让教师更加创造性地教。”

两会精神和怀进鹏部长的讲话,促使我们思考教育领域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知道,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科教强国,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关键,这大批创新型人才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劳动者。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应该思考学前教育阶段,我们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如何利用高科技,高效能地助力学前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学前教育在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进路必须要做出的贡献。基于这样的宏观思考和时代主题,我们幼教一线的同仁们和家长们也需要再次革新观念,需要再次审视,我们的人才观是什么?我们的儿童观是什么?如何深化“双减”,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学前教育建立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我们期待在新质生产力观念的指引下,我们幼教同仁积极主动拥抱高科技,重视高效能,自觉构建良好的紧跟时代步伐的学前教育生态环境,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基。


Dingtalk_20240326170557.jpg


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科技创新要靠拔尖创新人才,而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从小培养,就像怀进鹏部长在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的那样:“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要在不同学段实现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我认为“不同学段”这几个字尤为重要,因为长期以来,社会目光更多聚焦到了中小学和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上。在学前领域,在这个儿童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游戏活动培养他们创新素养其实更为关键。特别是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为学前创新教育带来了强大助力。无论在教育资源的加持方面,还是在游戏活动过程的技术赋能方面,以及在园所教学管理减负增效方面,人工智能技术都彰显出了让我们耳目一新、叹为观止的强大能量。我们要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机遇,通过积极参与和推进“2049计划 童创圆梦工程”,促进儿童和学前教师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水平与创新素养的提升,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力量贡献我们的力量。


Dingtalk_20240326170609.jpg

新质生产力对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对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治理体系优化、教与学方式变革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是培养和成就人才的重要基点,作为人才启蒙教育源动力的学前教育,也要审视思考教育工作中可优化的环节,像分会的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北京幸福泉幼儿园一样,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中国学前教育硬件环境打造得日趋完好,软件建设还需添力,特别是人脑这个软件,着重从“新”和“质”上增强教师“创新”和“提质”意识,积极吸纳具有综合理科背景的幼儿园老师,让创新发展的种子在幼儿教育中生根发芽。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迭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学前教育,要改变既迎又拒的喜悲局面,“智”在引导,“能”在老师,在教育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播撒科学种子,激发幼儿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幼儿群体。“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希望学前教育工作者乃至于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推进,为孩子们成长构建更健康更积极的良好教育生态。


Dingtalk_20240326170636.jpg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的两会提出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就要做好创新,创新是核心要素。为此,从学前阶段就要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这一阶段幼儿大脑活跃,富有个性,是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大力保护和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向“新”而行。去年教师节习总书记提出教育家精神时,强调了“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这说明广大教师在培育具有创新意识的幼儿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带给幼儿更多与未来对话的机遇与可能。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幼儿园课程、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很好地融合,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要实现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积极为幼儿打造数字化,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幼儿游戏的生态环境,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增强学习体验,培养幼儿的创新和试错精神。在培育幼儿数字素养的同时,也要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让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应用,在这场教育的变革中与儿童共同发展。


Dingtalk_20240326170648.jpg

培育新质生产力,教育人应该更加有机地整合学校教室中的第一课堂、社团活动中的第二课堂和研学旅行中的第三课堂教育资源,着力于创新人才六种心智的培养,也就是富有活力的知识心智,多元直观的文化经验心智,与时俱进的领域标准判断心智,坚定专一的内在动机心智,敏锐独到的问题发现心智,直达心灵的说服传播心智。


Dingtalk_20240326170729.jpg


“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上升为一种行动,意味着国家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牵引源头创新的拔尖人才,也需要工程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对于培养学前教育技能人才的高校而言,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学前创新人才是大势所趋。用好人工智能,助力学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第一,设置和融入人工智能课程或知识,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构建学生智能素养;第二,通过设置跨学科合作研究中心、跨学科学生社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以此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第三,建设人工智能教室,通过虚拟仿真在课堂上生成AI幼儿园,基于真实情境沉浸式实践教学,实现产学研融合。第四,借助人工智能搭建智能教育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业等进行追踪、存储,通过预测智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模式。第五,搭建校企创新创业专业领域知识系统,不断增加和更新教学资源,增强实践与理论的贯通性,为企业提供应用型人才。

教育只有顺势而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才能助推学前教育现代化,从而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Dingtalk_20240326170738.jpg

人工智能助力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突显,它不仅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方法和工具,也激发了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热情。人工智能助力创新人才培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让个性化创新教育得以普及。在传统教学中,一对一的个性化创新教育成本高昂,而借用人工智能的丰富资源和智能互动,可以方便实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和及时反馈,提升学习者的创新能力。二是人工智能增加了大量创新实践机会。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本身就带来了大量的创新实践机会。另外,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模拟各类创新场景,培养创新思维。三是人工智能促进了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本身就是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产物,其所包含的丰富教学资源和学习方式又为跨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关注人工智能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其应用不当,非但不能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反而可能是障碍。因此,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中还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不能让智能问答简单取代思维过程。随着智能问答的出现,不少人放弃了原创性的思考,依赖于智能问答结果,势必障碍了创新思维发展。二是不能忽视身体与环境在创新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人的思维源于身体,离开身体发展谈创新思维,犹如无根之本,难以生机勃勃。三是不能忽视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伦理学问题。在人工智能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要考虑到其对人们身心发展的正向引领和促进作用,提升人的幸福感。而不是将人变成学习的机器,让机器控制人。

收起>

cq145_33.png

中幼联官方微信